一、應用解剖學基礎
1.三角肌 該肌呈三角形,底朝上,起自鎖骨外側1/3、肩峰、肩腫岡及肩胛筋膜,整塊肌肉位于肩部皮下,從前、外、后三方包繞肩關節(jié)。
2.三角肌的血管、神經(jīng) 三角肌的動脈來源較多,前外側部由胸肩峰動脈的三角肌支分布,后部由旋肩腫動脈的分支分布,旋肱后動脈向后經(jīng)四邊孔至三角肌分布于三角肌的大部,為三角肌的主要動脈。腋神經(jīng)從臂叢后束發(fā)出,與旋肱后動脈伴行至三角肌。
3.三角肌的分區(qū) 將三角肌長寬各分三等分,分別作水平線和垂直線將全肌分為九個區(qū)域。斜線所示區(qū)因肌肉較厚,沒有大血管及神經(jīng)通過,為注射的絕對安全區(qū);密點所示區(qū)有腋神經(jīng)的分支通過,但分支較細,加之肌肉較厚,為注射的相對安全區(qū);空白所示區(qū)肌肉較薄,不宜作注射部位;交叉線所示區(qū)因有撓神經(jīng)通過,為注射的危險區(qū)。
4.三角肌區(qū)皮膚較厚,皮下組織較薄。
二、操作的解剖學要點
1.部位選擇 見分區(qū)。
2.體姿參考 患者取坐位或臥位。
3.進針層次 注射針經(jīng)過皮膚、淺筋膜、深筋膜至三角肌內。
4.進針技術與失誤防范 進針技術同臀肌注射法。作三角肌注射時應注意以下幾點:
(1)三角肌不發(fā)達者不宜作肌肉注射,以免刺至骨面,造成折針,必要時可提捏起三角肌斜刺進針。 (2)在三角肌區(qū)注射時,針尖勿向前內斜刺。以免傷及腋窩內的血管及臂叢神經(jīng)。
(3)在三角肌后區(qū)注射時,針頭切勿向后下偏斜,以免損傷撓神經(jīng)。
三、操作步驟
3.1 適用疫苗:百白破疫苗、白破疫苗、乙肝疫苗。
3.2 接種部位:上臂外側三角肌中部。
3.3 操作方法:
3.3.1 家長取坐位,兒童應坐于家長腿上;家長左臂抱緊兒童,使兒童頭部靠在家長左肩部;將兒童右臂置于家長身后;家長用右臂固定兒童雙腿,右手握住兒童左手,防止在接種過程中 亂動。大年齡兒童可取坐位或立位,注射側的手叉腰。
3.3.2 用適當規(guī)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,皮膚常規(guī)消毒,左手將三角肌繃緊,右手持注射器(以執(zhí)毛筆式),與皮膚呈90°角,快速刺入針頭長度的2/3,固定針管,放松皮膚,回抽無血,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針頭,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壓針眼部位。 上臂三角肌注射法。為上臂外側自肩峰下2-3指,此處肌肉分布較臀部少,只能作少劑量注射。
2014年度細分行業(yè)報告匯集
制造行業(yè)報告 互聯(lián)網(wǎng)行業(yè)報告 農(nóng)林牧漁行業(yè)報告
三角肌九區(qū)劃分法(圖10-11);把三角肌的長度和寬度中線都均分為三等分,使三角肌成為九個區(qū),分別為三角肌上、中、下1/3部的前、中、后區(qū)。
1.三角肌的上1/3部的前、中、后區(qū)為三角肌肌內注射的絕對安全區(qū)。
2.三角肌的中1/3部的前、中、區(qū)為相對安全區(qū)。
3.三角肌的中、下1/3部的后區(qū)深面,因有橈神經(jīng)通過,為三角肌注射的危險區(qū)。
4.三角肌的下1/3部的前、中區(qū)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內注射。
(三)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2-5ml,針頭6-6.5號,按醫(yī)囑備藥液。
(四)操作方法
1.將用物備齊攜至床邊、核對,解釋,以取得合作,協(xié)助病人取適當體位. 2.用2%碘酊和70%酒精消毒皮膚,待干。
3.吸取藥液排盡空氣,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繃緊皮膚,右手持針,如握筆姿勢,以中指固定針栓,針頭與注射部位呈90度,快速刺入肌肉內。一般約進針2.5~3cm(消瘦者及兒童酌減)。
4.松開左手,抽動活塞,如無回血,固定針頭,注入藥物。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進針點,快速拔針(圖10-12)。
5.清理用物,歸還原處。 二、三角肌注射 肩關節(jié)的外側、前、后部有肥厚的三角肌包繞。該區(qū)易暴露,操作方便,是肌肉注射的又一常用部位。
(一) 解剖學基礎 三角肌deltoid位于肩的外側、前部、后部,其底朝上,尖朝下,該肌向下變窄縮成一腱,止于肱骨中段外側的三角肌粗隆。三角肌受腋神經(jīng)支配,是外展上肢的重要肌肉。 三角肌血管神經(jīng)三角肌前緣與胸大肌之間為三角肌胸大肌間溝,在此溝內有頭靜脈和胸肩峰動脈的分支走行,在三角肌后緣的中點為腋神經(jīng)伴旋肱后血管進入三角肌處,此點距肩峰后下方6.0cm。
(二) 操作的應用解剖學要點
1.注射點的選擇應避開三角肌的前緣和后緣,在中部較宜,這樣可免于傷及血管神經(jīng)。考慮到肌肉的厚度,應選擇三角肌上l/3到中1/3區(qū)域,針尖勿偏向該肌前、后緣方向。
2.注射時上肢應下垂,使三角肌呈松弛狀態(tài),穿刺深度以3.0cm左右,針微向上傾斜為宜。
3.三角肌不發(fā)達者應慎用。 (三)失誤與防范
1. 注射點確定,要避開進入三角肌部的血管神經(jīng)束。
2. 不能垂直刺入,避免刺傷骨膜,應取一向上傾角刺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