護患關系的日常模式
護患關系的行為模式:(1)主動-被動型模式;(2)指導-合作型模式;(3)共同參與型模式;
(1)主動-被動型:亦稱支配服從型模式,是最古老的護患關系模式。此模式受傳統(tǒng)生物醫(yī)學模式的影響,將患者視為簡單的生物體,忽視了人的心理、社會屬性,將治療疾病的重點置于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方面。
此模式的特點是“護士為患者做治療”,模式關系的原型為母親與嬰兒的關系。在此模式中,護士常以“保護者”的形象出現(xiàn),處于專業(yè)知識的優(yōu)勢地位和治療護理的主動地位,而患者則處于服從護士處置和安排的被動地位。此模式過分強調護士的權威性,忽略了患者的主動性,因而不能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,嚴重影響護理質量。
在臨床護理工作中,此模式主要適用于不能表達主觀意愿、不能與護士進行溝通交流的患者,如神志不清、休克、癡呆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。
(2)指導-合作型:是近年來在護理實踐中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模式,也是目前護患關系的主要模式。此模式將患者視為具有生物、心理、社會屬性的有機整體。
此模式的特點是“護士告訴患者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做”,模式關系的原型為母親與兒童的關系。在此模式中,護士常以“指導者”的形象出現(xiàn),根據(jù)患者病情決定護理方案和措施,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;患者處于“滿足護士需要”的被動配合地位,根據(jù)自己對護士的信任程度有選擇地接受護士的指導并與其合作。
在臨床護理工作中,此模式主要適用于急性患者和外科手術后恢復期的患者。
(3)共同參與型:是一種雙向、平等、新型的護患關系模式。此模式以護患間平等合作為基礎,強調護患雙方具有平等權利,共同參與決策和治療護理過程。
此模式的特點是“護士積極協(xié)助患者進行自我護理”,模式關系的原型為成人與成人的關系。在此模式中,護士常以“同盟者”的形象出現(xiàn),為患者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方案,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護理,積極參與護理活動,雙方共同分擔風險,共享護理成果。
在臨床護理工作中,此模式主要適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慢性疾病患者。
以上三種護患關系模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不是固定不變的,護士應根據(jù)患者的具體情況、患病的不同階段,選擇適宜的護患關系模式,以達到滿足患者需要、提高護理水平、確保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。
相關文章:
老年期抑郁癥患者
糞便標本采集的方法
洗胃的方法總結 |